这个患者目前已经核酸转阴离开隔离病房了

1月1日晚,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其个人微博发文称,上海疾控检测到第一株VOC毒株,立即向中国疾控申报,并且在中国疾控的官方杂志China CDC Weekly (中国疾控周报)上向全球发布,“这是一个常规动作,证明对于变异病毒株中国目前具备非常强的监测能力”。

张文宏医生

张文宏医生在其博文中表示:“这个病例其实没有任何特殊,和任何一个感染了新冠病毒肺炎的其他患者没有区别。”

此外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张文宏医生特地去翻看了这个患者的病历,因为没有任何特殊,所以原来根本就没有注意。“这个病例的症状非常轻微,轻微到不需要我关注。这个患者目前已经核酸转阴,离开隔离病房了。”

中国疾控中心:目前英国报道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 不必恐慌.

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在人群中的传播力增强了吗?

上海发现的变异株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变异株对细胞感染力增强,但在人间传播力与人类社会活动、冬季的气候和人群的自我防护措施紧密相关。

该变异株致病毒力和严重性增强了么?

目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既往变异株的致病性、严重性或者病死率未见差异,致病性尚无明显变化,不必恐慌。

我国新冠疫苗是否对变异株有保护作用吗?

目前尚未发现新冠病毒变异株对我国上市的灭活新冠疫苗的免疫效力产生影响。

我国新冠疫苗核酸检测试剂能否检出变异株?

目前我国主流核酸诊断试剂是针对的新冠病毒双靶标基因、N基因和ORF1ab基因,蛋白基因变异不影响核酸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海变异株就是我国本土核酸试剂检测出来的。

我国现有防控新冠病毒传播的措施是否有效?

我国4月份阻断了本土新冠病毒的传播,之后通过境外输入的病例或污染的冷链物品导致的10多起新冠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都采取了有效的阻断传播措施。定期筛查高风险人群、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隔离感染者和密接者,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我国行之有效的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针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出现,应该进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百姓不必恐慌,一定要严格落实我国现有防控措施,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意识,特别是加强针对有输入病例的医院或定点隔离酒店的医护和从业人员的防护。

中国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

我国5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发布会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时飞介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已有数据显示,保护率为79.34%,实现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可负担性的统一,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后续,疫苗免疫的持久性和保护效果还需持续观察。

此外,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条技术路线5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北京、湖北承担新冠疫苗批签发工作
发布会上,陈时飞表示,目前已授予北京市和湖北省药品监管和检验机构承担新冠疫苗的批签发工作。批签发机构将按照有关法规及管理办法,对每一批疫苗实行严格审核和检验,确保每一支疫苗是合格的。

新冠变异病毒对疫苗的使用效果是否有影响?

发布会上,徐南平表示,科研攻关组召开多次会议,专家认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冠变异病毒会对疫苗的使用效果造成实质性影响,但需要高度关注。

批准上市的疫苗价格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新冠病毒疫苗的基本属性是公共产品,价格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会有所变化,但是一个大前提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我国重点人群接种疫苗超300万剂次,安全性良好
发布会上,曾益新介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接种工作情况。他表示,我国疫苗研发始终属于全球第一方阵:
自12月15日正式启动重点人群接种工作以来,目前累计接种超过300万剂次。

接种结果充分证明我国疫苗安全性良好,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与常规接种的灭活疫苗接近。

主要表现是局部疼痛、硬结,轻度发热比例大概不到0.1%,过敏等比较严重的情况为百万分之二,这些情况经过及时处理都得到很好的治疗。

接下来将全面推进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进行接种,后续再开展其他普通人群的接种,未来符合条件的群众都将实现“应接尽接”。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疫苗研发绝不会为了争第一而“抢跑”
发布会上,新冠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疫苗研发过程是在和病毒赛跑,但我们充分尊重疫苗研发的科学规律和科学原则。
我国是最早开展临床试验,也是最早开展Ⅲ期临床试验。但是由于我国疫情控制得好,我们在境外开展临床试验,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则,绝不会为了争第一而“抢跑”。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手机屏幕也发展的越来越大,但因为目前手机屏幕主要是用玻璃材质,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出现划痕,用户一般都会选择贴膜来保护屏幕,而华为近日公布的专利技术可使手机不在需要贴膜的保护。

近日,国家专利局的公告显示华为在 2019 年 6 月 20 日申请了一项新型的发明专利,专利名为“一种玻璃划痕的修复方法及修复设备”,该技术可以采用一种修复设备来检测并修复手机屏幕玻璃的划痕。

59254-gm1dcme1rvp.png

屏幕修复设备可自动检测划痕并修复

  根据专利介绍,,该技术将采用修复设备检测玻璃表面是否存在划痕,在受损的玻璃表面上的划痕滴加修复液并在其表面贴敷透明薄膜。随后,修复设备对修复液进行固化,在划痕上形成树脂修复层,最后修复设备再剥离透明薄膜。

  在这项技术中,修复设备可以自动将修复液覆盖在划痕上,并可以使修复液能充分浸润划痕表面,该方法可适用于对电子设备的玻璃表面的划痕进行修复,对于玻璃表面上的小尺寸的划痕,也可以有效、无损的实现对划痕进行修复。

免责声明
本博客部分内容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删除。